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2025年8月23日至29日,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奔赴西柏坡等地,开展以“赓续红色血脉.提升思政教师的政治素养与育人能力”为主题的沉浸式实践研修。研修立足华北大地丰厚的红色家底,把课堂搬到西柏坡、正定、雄安、北庄、冉庄等精神地标,以专题报告夯基、现场教学铸魂、沉浸体验启思,引导教师在行走中体悟“赶考”初心,在触摸历史中淬炼育人使命,为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聆听专题报告,夯实理论根基
8月24日上午,研修班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研究馆员史进平首先向研修班学员讲明西柏坡的重要历史地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是“赶考”精神的诞生地,强调全体学员务必学习西柏坡历史,领悟西柏坡精神。接着我院院长吕途教授对研修班学员提出三点要求: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学以致用;严守纪律,展现形象。最后史进平研究员向此次研修班教师代表授旗,本次研修正式拉开帷幕。
图1:研修班开班仪式
图2:开班仪式之授班旗
在研修过程中,史进平研究员以《西柏坡历史与精神的启示——学习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为题作首场专题报告,用翔实史料和鲜活案例生动讲述了西柏坡时期的历史故事及西柏坡的三个历史定位,阐释“两个务必”和“六条规定”的深邃内涵。教师们还听取了《深入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专题报告。
图3:聆听专题报告
传承西柏坡精神,赓续“赶考”初心
8月24日下午,全体教师走进西柏坡纪念馆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在五大书记铜像广场,大家共同瞻仰了五大书记在西柏坡时期的英姿风骨,历史画面在眼前浮现,激荡起接续奋斗的力量。进入纪念馆,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实物、一幅幅定格历史的照片、一段段还原现场的影像,把大家带回“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峥嵘岁月:从“三大战役”的运筹帷幄到“两个务必”的振聋发聩,从“进京赶考”的豪情宣示到“一唱雄鸡天下白”的历史巨变,教师们深刻体悟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图4:在五大书记铜像前合影
图5:在西柏坡纪念馆内认真参观、聆听讲解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低矮的土墙、简易的桌椅、斑驳的地图,把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场景拉至眼前,大家驻足凝视、低声交流,在时空对话中完成一次精神洗礼。在这里,教师们在党旗面前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激发奋进力量。当日下午,大家又赴西柏坡廉政教育馆和国家安全教育馆。廉政教育馆以“历史镜鉴·警钟长鸣”为主线,通过详实史料和典型案例,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自西柏坡时期便牢牢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政治清醒;国家安全教育馆则展示了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的卓越功勋,教师们透过一份份电报、一张张密令,体悟到“赶考”路上不仅有枪林弹雨,更有暗战无声,进一步增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进课堂的责任感、紧迫感。
图6: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合影留念
图7: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党旗下宣誓
追随总书记足迹,感悟为民情怀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3年多,后来他曾饱含深情地说,“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8月25日下午,在正定县县政府门前的古槐树下,全体学员聆听了来自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唐奎带来的以“习近平同志那段从政开始的难忘岁月”为主题的精彩微课,感悟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图8:在正定县县政府古槐树下聆听微课后合影
8月26日,雄安新区雄安印象馆内,裸眼3D、数字孪生、AI互动等前沿技术将“千年秀林”“未来之城”徐徐铺展:地下管廊深达十余层,海绵城市会呼吸,数字道路会思考,教师们置身未来场景,深切感受“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质量,深刻领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纷纷表示要把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安样本转化为思政课堂最鲜活的案例。
图9:在雄安新区雄安印象馆内认真参观
图10:在雄安新区管委会前合影
弘扬抗战精神,淬炼民族气节
8月25日上午,教师们来到平山县西柏坡镇大山深处的北庄村,这里曾是著名的抗日模范村,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抗日战争期间,由平山子弟组成的平山团,被聂荣臻司令员赞誉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革命战争年代,这里驻留过中央宣传部、中央机要处等机关。在这里,学员们精神抖擞,齐声合唱了抗战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这歌声穿过历史、跨越时空,用音符诠释“团结”的永恒价值,激荡起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锻造着战胜困难的钢铁意志,迸发出团结拼搏、一往无前的强大精神力量。
图11:在北庄《团结就是力量》战歌前合影
8月26日上午,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内,一幅幅“水上飞将军”驾小舟穿苇荡的珍贵照片,把白洋淀军民“以水为阵、以苇为甲”的机智与勇敢定格为永恒,教师们深切感受到“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与“家国同构”的精神血脉如何在抗战烽火中凝聚成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
图12:在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前合影
8月27日下午,研修班转战冉庄地道战纪念馆。蜿蜒曲折的地道在脚下延伸,油灯、土雷、翻板、暗堡等复原场景依次呈现,教师们猫腰前行,在狭窄潮湿的空间里体悟“人民子弟兵”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深刻领悟“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真理伟力。
图13: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合影
溯源燕赵文脉,汲取文化力量
河北自古为燕赵大地,文化底蕴深厚。8月28日上午,教师们走进河北省博物院,在“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凝视错金银铜版兆域图、透雕龙凤纹铜铺首等国宝,领略千乘之国的恢弘气度;在“慷慨燕赵”单元细读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荆轲易水悲歌故事,体味勇毅刚健的燕赵风骨。
图14:在河北博物院前合影
8月27日上午,在保定,教师们穿行于直隶总督署,于“居官八约”匾额与戒石铭前驻足,品读曾国藩、李鸿章等督臣清廉自守的政德箴言,在青砖灰瓦间体悟“克己奉公”的官箴文化,为师德师风建设注入崇德尚廉的传统养分。
图15:在直隶总督署内认真参观
本次研修期间,全体教师严守纪律、团结互助、学思践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谨的治学态度完成每一项学习参访任务。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新起点,把对西柏坡精神、抗战精神、总书记的人民情怀、雄安新区的创新发展等深刻体悟转化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与革命先辈的精神血脉熔铸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力量,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撰稿人: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