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立德树人使命 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北仑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班

发布者:林瑾瑾发布时间:2025-08-07动态浏览次数:24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落实德树根本任务,202584日至6日,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北仑区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培训班在我校顺利举行,北仑区近80名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参训。

   开班仪式上,宁波职业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吕途致开幕词。吕院长强调,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肩负着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重任。希望通过此次培训,提高政治站位、锤炼师德师风,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理论筑基:强化理论武装 夯实思想根基

本次培训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专题授课。张敏副教授带来了题为《意识形态建设与文化自信》的报告,详细解读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增强文化自信来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王云艳博士《以法润心 立德树人:民法典赋能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主题,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民法典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岳岭副教授则围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小学思政教育:认知、挑战与实践》这一主题,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在思政课中的融入与传授,促进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的有机衔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和认同。吕勇副教授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思政育人体系》为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路径及面临的挑战。这些精彩纷呈的讲座不仅丰富了参训教师们的理论知识,也加深了他们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

技术赋能:创新教学模式 激活思政课堂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本次培训还安排了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雷、包思凡结合教学实际,在中小学思政课协同育人智慧中心为参训教师介绍如何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和三维立体显示(3D)技术构建一个更加生动、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进而实现思政课内容的生动呈现。这不仅提升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进一步激发了思政课堂的活力与创新性,有效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实践砺行:深化实践教学 锻造综合素养

本次培训为参训教师安排了校内校外两条实践教学路径。在校内,一行人走访了宁职大“海通波宁 大道同行”主题展馆、“宁波非遗文化教育与产业创新发展基地”、精密制造中心、创意木工坊等,在实地参观中深化对宁波海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工匠精神的理解。校外,则去了有着“浙东红村”之称的横坎头村,通过参观革命旧址现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筑牢红色信仰,传承红色基因。

交流共进:深化理论学习 推动思政创新

86日下午,新时代北仑区中小学思政教育经验分享会率先开展。长江小学副校长吴红燕,北仑区灵山书院乐碧君,柴桥中学学生处主任林薇三位教师介绍了本校在思政教育的创新做法和成果,向大家分享如何利用地方资源和文化特色做好思政教育。随后,来自北仑区春晓实验学校顾洁琼,长江中学王江东,明港高级中学黄诗琪和宁波职业技术大学包思凡四位老师以“全面依法治国”为主题进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课异构”教学示范展示,直观展现了不同学段在同一主题上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异同,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赵丹和贺慈满两位教研员进行了现场点评。这两个活动的召开,也是我校为推进宁波市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又一生动案例。

此次培训不仅为北仑区的思政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也为北仑区思政教育的质量发展注了新动力。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既有理论讲座的思想启迪,也有现场教学的精神洗礼。参训教师们普遍反映,通过这次集中培训,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更收获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大家一致表示,将会把在这次培训中学到的新知识、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持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积极践行思政教育的使命与责任,共同推动北仑区思政教育向着更高层次迈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人:包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