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理论·笃行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第四次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吕勇发布时间:2024-11-30动态浏览次数:400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11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教研室在1号楼503教室开展集体备课会。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活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朱娟主持。

 在此次活动中,包思凡老师针对“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从思想体系、实践体系和教材体系等多重维度,对本章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包老师以“法制”到“法治”的历史性转变为切入点,深刻阐述了法治道路的选择缘由及我国依法治国的必要性。通过结合热门电影《第二十条》、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于欢案等法律案例,运用案例式教学法,生动诠释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和基本原则。同时,她还巧妙地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新要求融入其中,为教师们提供了新颖且富有深度的教学思路。

 李勇老师则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开了详尽的讲解。他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根本制度的重要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的紧迫性以及如何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李老师通过追溯“文化”一词的历史渊源,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化的真正内涵。他强调,在课堂上应提炼出能够体现鲜明主题的关键词,如“文化自信”、“文化繁荣”等,以帮助学生紧扣主题进行学习。

 雷丹丹老师则分享了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这一章的教学思考。她以世界历史的宽广视角,帮助学生清晰梳理了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举措。同时,她还紧密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新政策,为教师们提供了独特且富有前瞻性的教学视角

 于金艳老师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为主题,进行了富有创意和深度的说课。她通过播放纪录片《美丽中国》,巧妙引入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而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及实践路径。于老师特别强调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鼓励教师们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以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她以生态文明之问为引子,通过生态文明之答进行理论阐释,最终落实到生态文明之行的实践层面,这三个议题贯穿于本章教学的始终,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

 在教师们的说课分享之后,朱娟老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她指出,分享的老师们能够紧密围绕课程框架,点面结合,案例丰富,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她也鼓励教师们继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期将其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中。随后,全体到场教师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交流。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集体备课会,不仅加深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还从说课教师的分享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大家也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副院长吕勇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首先对教师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表示了高度肯定,并指出此次活动对于提升全体马院老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也着重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鼓励教师们将身边的案例,尤其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践案例,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以期使学生更加感兴趣、更易接受。最后,他殷切希望全体马院教师能够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共同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


 撰稿人:金慧湘

一审:吕勇

二审:刘光艳